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中医保健

【关注健康】穴位贴敷的应用

2018-10-10 11:27:5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487

1什么是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所以,此法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除极少有毒药物外,穴位贴敷法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对于衰老稚弱者、病药格拒、药入即吐者尤宜。

    小儿穴位贴敷用于感冒、鼻塞、咳嗽、哮喘、厌食、泄泻、滞颐、盗汗等的治疗,具有解表宣肺、化痰平喘、温中健脾、摄涎敛汗等功效。

2禁忌症

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严防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及有毒药物误入口、鼻、眼内。
2.对于可引起皮肤发泡、溃疡的药物瘢痕体质者禁用;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3注意事项

1.治疗前清洁皮肤,以防感染。
2.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腧穴不宜过多,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4小时,避免损伤皮肤。
3.治疗不宜空腹进行,贴药时注意休息,饮食不宜吃生冷、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敷药治疗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5.治疗中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度处水疱等反应,可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发红、起疱,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过敏较重者,可外用药物。必要时就医,
6.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服,谨防儿童误食中毒。 



联系我们

站前街南首79号(第二职业技术学院北邻)

0635- 8423045

0635- 8424796

官网直达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