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中医保健

【推荐】体检查出“小结石”,到底要不要治?

2016-09-25 10:20:3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431

案例:

30多岁的李小姐(化名)一年前B超查出“肾结石”,因为结石很小,李小姐就一直服用网上购买的中药排石,吃了一年没见效果,整个人反倒变得面黄肌瘦、非常虚弱,去医院检查却发现,李小姐其实并没有“肾结石”,只是有个“钙化斑”,根本无需治疗。随着结石病发病率的上升,像李小姐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专家指出,结石病治疗存在多个认识误区,需要引起公众注意。

误区一:结石不痛就不用治疗?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又称泌尿系结石、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临床上以疼痛、血尿、小便涩痛及尿出砂石为主要症状。有数据显示,尿石症发病率接近10%,多见于2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


随着体检的普及,不少市民在体检中查出“小结石”,但大多认为小就不用理会,不痛就不用治疗。专家强调,“以往我们对泌尿系结石都有一些认识误区,比如认为结石不疼痛就不用治疗,这是不对的,结石可以慢慢长大,梗阻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导致肾功能丧失;还有人认为结石不是肿瘤,没那么可怕,治不治疗无所谓,这也是错误的,在临床上遇到多例这样的患者,有患者带石数十年,最后演变为尿毒症,后来再治疗效果不理想。”


误区二:体检发现“小结石”自己吃药?


其实体检B超发现“小结石”,只能算初步诊断,有的可能仅仅是“肾乳头钙化斑”,市民应该找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断,由专科医生决定是否通过X光造影或CT检查确诊。如果结石很小,可以保持半年一次的定期检查观察,日常生活中多喝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含钙高的食品,但结石偏大或伴有腰疼、小便红等症状于就需要进行治疗。

一些网上卖的“排石药”,属于寒凉之物,单纯用排石药,对人体体质影响很大。中医在排石基础上,通常会根据病人个人体质加补气、补血等药物辨证施治,市民不可胡乱自行服药。像李小姐那样因为误诊而自己服用中药,会带身体造成很大伤害。


误区三:结石排出后就高枕无忧


近30年来,我国的上尿路(肾、输尿管)结石发病率显著增加,下尿路(膀胱)结石日趋少见,出现这一现象跟人们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与30年前缺吃少穿相比,现代人习惯大鱼大肉,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导致上尿路结石发病率增多。“欧美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结石的发病率很高,二战后结石发病率迅速下降,跟战后物资紧张‘没得吃’就有很大关系。”


有的市民以为排完结石就万事大吉,该吃吃该喝喝,其实结石的复发率很高,饮食控制尤其重要。有数据显示,结石术后5年复发率达到30%,这也意味着有三成的结石病患者会面临复发的问题。对结石分析的结果显示,70%-90%的结石属于草钙酸结石,这种结石难以溶石,预防主要是靠减少草酸的摄入以及多喝水等。但有5%的尿酸结石,可以通过忌食高嘌呤食物如啤酒、内脏、海鲜等,达到降低尿酸溶石、减少复发的目的。


聊城市名中医药专家、东昌府区中医院院长李金刚介绍:“结石跟个人体质有关,中医认为,湿热体质的人,比较容易患结石病,通过中医中药、传统疗法等调理体质,加上饮食控制,对减少发病、预防复发都有一定效果。”


东昌府区中医院结石病科

    以李金刚院长为学科带头人的结石科为聊城市特色中医专科。专业治疗胆、肾结石,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运用中药及穴位贴敷成功排石10000余例,使结石患者免除手术之痛,该项科研成果被评为国内领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科还拥有国际先进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运经排石仪,轻轻松松碎石排石,安全可靠。


服务电话:0635-8438238

联系我们

站前街南首79号(第二职业技术学院北邻)

0635- 8423045

0635- 8424796

官网直达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