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中医保健

“三伏天” 冬病夏治好时节

2016-07-15 10:33:2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225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三伏天养生保健不容忽视。

  慢性和虚寒体质

  可“冬病夏治”

  其实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引起的腰痛,都可以在三伏天治疗,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贴,还有在三伏天扎针灸、拔火罐、艾灸、督灸等治疗手段。病人应根据自身病症,在以上治疗方法中选择使用。

  目前两种很流行的冬病夏治方法:三伏贴和督灸。这两种方法具备4大优点:高效、安全、经济、副作用小。冬病夏治一般以3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3年。为巩固疗效,病人最好于冬至日到医院复诊。

  “夏练三伏”要因人而异

  现代医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应急蛋白,可抵抗暑气对人体的伤害。在大寒大暑的气候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古人认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可以百毒不侵。

  “夏练三伏”应避开高温酷暑时段。专家提醒,“夏练三伏”这种锻炼方法对普通人不适宜,年老体衰之人、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尤其需要注意。因为以上人群适应异常气候和环境的能力较低,所以在伏天还是避暑为妙。

  但是,为了避暑,人们不能总躲在有空调的家中不出门,那样会使身体的适应能力更差。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走出家门进行适当运动。例如,可以开展游泳、练太极拳等活动或到避暑胜地旅游。

  三伏天慎进补重调养

  暑邪耗气伤津,有人认为三伏天更应进补。专家认为,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三伏天应慎进补、重调养。

  三伏天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在这种环境中,人相对会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易出汗,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高温天气,人们摄入减少,消耗增多,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

  但是,即使如此,也不适宜在三伏天大量进补。老百姓常用的补药属性温热,夏季进食会引起上火。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一年之中,在夏至、入秋前都不宜过补。

  夏季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容易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均是夏季养生佳品。

      东昌府区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山东省重点中医药专科,是集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等多种中西医技术于一体的专业科室,对各类痛症、中风康复、中医杂症等多类疾病都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咨询热线:0635-8423841  0635-8424960

联系我们

站前街南首79号(第二职业技术学院北邻)

0635- 8423045

0635- 8424796

官网直达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