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中医院院长李金刚,主任医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劳模、聊城市名中医药专家、聊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擅长治疗胆、肾结石,中风偏瘫、慢性肝病、胃病、焦虑症、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疑难杂症。以中草药治疗为主,配合体外冲击波、针灸、穴位贴敷等方法为辅治疗胆肾结石,现已成功排出胆肾结石20000余例,排石率达到91%,这项技术使广大结石患者免除手术之痛。[了解更多]
【健康科普】上工治未病,肿瘤重预防,一定记准!
2023-11-28 14:05: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462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在人体未发病之前,就应采取积极且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现代疾病预防学明确提出了三级预防的新概念。第一级预防是在发病前期,及时消除或阻断致病因素的作用和累积影响,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第二级预防则是在发病期,及早、有效地进行治疗,减轻疾病的危害,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第三级预防是在发病后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暂缓或避免疾病的恶化、致残或死亡,使机体逐步恢复健康。现代预防学的这一观点与张仲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对当代医学界尚难治愈的恶性肿瘤,中医以“治未病”为中心,把“治未病”应用于中医肿瘤学领域,与现代肿瘤病学的三级预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肿瘤角度上来说,很多在发病过程中先经历一个癌前病变的过程,如食管上皮鳞状化生与食管癌、乙肝与肝癌、肠息肉与大肠癌,虽然癌前病变只有少部分发展成肿瘤,但在癌前病变阶段积极干预、治疗,将会减少肿瘤的发生。因此,在未患恶性肿瘤时,“治未病”就是防止恶性肿瘤的发生,应该加大对恶性肿瘤高危因素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这些高危因素,并逐渐减少或消除它们,从而显著地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 现代肿瘤治疗已逐渐进人中西医综合治疗时代,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理论内容丰富、完整,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适用于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各个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