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中医院院长李金刚,主任医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劳模、聊城市名中医药专家、聊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擅长治疗胆、肾结石,中风偏瘫、慢性肝病、胃病、焦虑症、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疑难杂症。以中草药治疗为主,配合体外冲击波、针灸、穴位贴敷等方法为辅治疗胆肾结石,现已成功排出胆肾结石20000余例,排石率达到91%,这项技术使广大结石患者免除手术之痛。[了解更多]
中秋国庆,双节同庆,健康先行
2023-10-07 15:31:5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129
中秋国庆佳节将至 是旅游出行的高峰期 人群流动性增加 人群感染传染病的风险随之增大 东昌府区中医院为您送上健康温馨提醒 注意个人卫生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遵守咳嗽礼仪,注意手卫生,关注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如遇恶劣天气,尽量减少出行。
2.建议老人、体弱人群及孩子更要注意个人防护,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 外出注意饮食安全 1.旅途中饮食需谨慎,注意饮食卫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应到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正规餐馆就餐。倡导“公勺公筷”、“分餐制”等健康生活方式。
2.野外就餐最好携带有密封包装的食品;打开包装后的食品应尽快吃完,不食用腐败变质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饮品。
3.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植物。
1.旅游途中应注意防昆虫叮咬,预防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应尽量避免在昆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2.如需进入草地、树林等环境,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
3.如果市民出国旅行,要重点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 主要症状为突发高热、“三痛”(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三红症”(面、颈、胸部潮红)、皮疹等。
在登革热流行区,出行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外露的皮肤和衣服喷洒或涂抹蚊虫驱避剂。出门前可以在酒店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进行室内灭成蚊。如果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登革热可能。
猴痘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但此病已走出非洲引起传播。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接触方式包括性接触、抚摸、拥抱和亲吻等。亦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现阶段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经性接触传播,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感染猴痘的重点人群。目前一般人群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较小,但需了解猴痘基本知识,做好健康防护。 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多呈离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较躯干更为多见,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皮疹数量从数个到数千个不等;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 猴痘防控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精准防控、快速处置”原则,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 提醒出境人员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不接触猴痘样症状者及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提醒来自猴痘疫情报告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如在境外有可疑接触史,入境后21天内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避免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一旦出现猴痘样症状,应主动就医。 隐翅虫 隐翅虫(Staphylinidae)是鞘翅目昆虫中的一类,它们通常小而细长。和多数甲虫不同,它们的鞘翅短小,宽大的后翅折叠隐藏其下,腹部的很长一大部分都暴露在翅膀外面。
某种隐翅虫
毒隐翅虫(Paederus) 由隐翅虫引起的急性水肿性皮肤病在南方夏季炎热地区发病率很高通常是由于隐翅虫飞落到人的身上后常常被大家不自觉地打死或压死这时会造成毒液大量溅出进而导致皮肤损伤。 隐翅虫大规模出现的时间是每年6月至9月尤其是雨季是它们的活跃期它们一般会出现在潮湿的草地晚上能看到它们围着灯光转 被隐翅虫叮咬后会出现水肿性的红斑红斑上会有一些小的水疱或者是脓疱同时会伴有剧烈的刺痛感部分人可能会有一些瘙痒感部分人可能会留下一些色素沉着甚至极个别人还会有留下疤痕的一些风险 如果隐翅虫落在皮肤上可以将其吹走,或者是挥走此外,由于隐翅虫的毒液是强酸性的被叮咬后可用碱性的液体进行中和如果在家中可以选择肥皂水或者是4%的小苏打水进行冲洗。 旅途归来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1.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密切关注,当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2.就诊时,带好口罩,要告知医生外出史,以帮助医生诊断。 |